文/邱孟慈 營養師
根據調查,國人平均每日用眼時長高達10.7小時,幾乎3C產品不離身,導致眼部出現疲勞、酸澀及模糊不清的狀況,嚴重時甚至會有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的發生,但也因此,民眾越來越重視眼睛的保養,相應的葉黃素產品也越來越多,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也成為重要的課題。在選擇產品時如果能了解其作用原理、哪種型態的最好吸收、搭配什麼成分有加分效果就可以選購到適合自己的葉黃素產品。
目錄 |
葉黃素是什麼?
葉黃素 (lutein)是一種天然的類胡蘿蔔素,飲食中常見的葉黃素來源為深綠色、黃色或橙色的食物,像是:菠菜、地瓜葉、胡蘿蔔、玉米、柳橙、南瓜等,另外一些魚類和雞蛋中也含有葉黃素。
葉黃素進入體內後,會積聚在視網膜的黃斑區域,能保護眼睛避免受到陽光的傷害。葉黃素本身也是一種抗氧化物,可以吸收藍光等有害光線,減少眼睛退化和白內障的風險。
葉黃素游離型和脂化型的差別
葉黃素可以分為游離型態(free lutein)和脂化型(lutein ester),存在於食物中的葉黃素以游離型態存在居多。
游離型葉黃素
透過水解技術去除脂肪酸,分子量僅有酯化型的一半, 在人體內不用經過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吸收,吸收率佳、效果好 。
脂化型葉黃素
無法直接被吸收,人體必須分泌脂解酶分解酶,經消化作用把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但可停留在人體中較長的時間。
葉黃素的功效
預防黃斑部病變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電腦、平板、手機、LED燈等都會發出藍光,經過水晶體到達視網膜,若長期接收藍光照射,可能引起氧化反應,並損害視網膜細胞。而葉黃素本身具有抗氧化效果,可以避免眼睛受到自由基的影響,保護眼睛免受藍光損害、防止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惡化以及減緩白內障形成。
降低白內障發生率
白內障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若患有糖尿病、高度近視、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或眼睛受紅外線、紫外線、微波輻射汙染...等,也都會造成白內障的發生。而葉黃素可以作為水晶體抗氧化劑,保護水晶體免受陽光及自由基的損傷。
葉黃素的挑選方法
建議選擇游離型葉黃素
游離型相較於酯化型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補充葉黃素的時間建議在飯後半小時食用,因為食物中的油脂會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葉黃素吸收效率。
選擇黃金比例葉黃素:玉米黃素10:2的比例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10:2的黃金比例改善眼部功能較佳。衛福部對葉黃素的上限攝取量為每天30毫克,但根據研究指出,必須至少連續補充3至6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所以比起短時間高劑量補充,長期且持續每天補充6~10mg的葉黃素,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
選擇劑型:膠囊優先
常見劑型包含:葉黃素凍、葉黃素飲、葉黃素膠囊,一般市面上的葉黃素凍、葉黃素飲,通常強調好吸收或者好喝,為了讓口感更好,通常會額外添加糖、香料,較容易忽略葉黃素的有效劑量是否足夠,選購時須多加留意。而膠囊型態通常不需額外添加糖、香料,成分上較為單純。
選擇複方優於單方
建議選擇同時含有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的產品,經實驗證實,每日以10:2的比例攝取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可降低老人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達26%。另外,可選擇含有花青素(山桑子、智利酒果、黑豆萃取)、藻(蝦)紅素、omega-3、鋅…等營養素,可以協同幫助保護眼睛。
營養師幫大家整理不同成分可帶來何種功效
- 花青素:改善眼睛疲勞、乾眼症、夜間視力。
- 蝦紅素:改善青光眼、眼睛疲勞。
- omega-3:omega-3(魚油、藻油、亞麻仁油):改善乾眼症。
- 選擇不含β-胡蘿蔔素的配方:β-胡蘿蔔素會與葉黃素競爭吸收,彼此互相影響,反而降低吸收率。
提供安全檢驗的報告
除了必要的營養素之外,在選擇產品時也要留意是否有經塑化劑、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項目檢驗合格,如此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參考資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9893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9824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93468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5053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838508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6359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677121/
https://jn.nutrition.org/article/S0022-3166(22)08105-6/fulltext
https://consumer.fda.gov.tw/Law/FoodAdditivesListDetail.aspx?nodeID=521&id=29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14936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20861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87095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417-011-1843-1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ffect-of-Astaxanthin-on-Accommodation-and-Study-in-Kenji-Kazuhiro/6bb985401984dfc2631552099f83decc115f3871#citing-papers
https://www.scielo.br/j/rn/a/cHPYxV6kRkfqWWBPFtMGdTp/?lang=en
https://www.ch.com.tw/index.aspx?chapter=ABB9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