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昀芷Lisa 營養師
目錄 |
什麼是二氧化鈦?
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TiO₂)是一種常見於食品與藥品中的添加劑,主要用來讓產品看起來更白、更具吸引力。此外,二氧化鈦還具有良好的避光效果,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延緩產品的光氧化反應,從而提升食品的保存期限,保持品質穩定。 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在糖果、餅乾、冰淇淋,甚至藥品與保健食品的 膠囊外殼 中都能找到它。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 二氧化鈦的安全性開始受到質疑 。
二氧化鈦可能產生的風險?
健康風險
研究指出,二氧化鈦的納米顆粒(直徑小於 100 納米)可能會穿透細胞屏障,進入人體細胞, 長期暴露可能導致其在體內累積,增加疾病風險 。
消化道影響
科學研究顯示,二氧化鈦的納米顆粒可能擾亂消化道菌叢平衡,影響消化系統健康。
基因毒性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指出,二氧化鈦可能具有 基因毒性 ,即破壞細胞 DNA 的能力,長期接觸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歐洲最新禁令
歐盟自2022年起, 全面禁止食品中使用二氧化鈦(E171) ,並將其列為「不再被認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法國更早在2019年就率先實施禁令,為全球樹立了榜樣。
二氧化鈦在國內的使用
目前在國內,二氧化鈦仍可於多數食品中「視實際需要適量使用」,僅在生鮮肉類、魚貝類、豆類、蔬菜、水果及某些調味品(如味噌、醬油、海帶、海苔、茶)中禁止添加,你可能會在零食、藥品或保健食品中看到它的身影。
透明膠囊更健康的選擇
在保健食品領域,二氧化鈦通常會出會在有色的膠囊中,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少數保健食品業者會特別採用高成本的透明膠囊 ,通常由植物纖維製成,不僅不用擔心二氧化鈦造成的健康風險,還具有穩定好吸收的特性,健康又安心!
如何選擇適合的膠囊產品?
-
檢查成分表
如果看到「E171」或「二氧化鈦」的字樣,可以考慮其他選擇。 -
選擇標明「不含二氧化鈦」的產品或 透明膠囊
選擇清楚標示的品牌,不購買來源不明的膠囊。 -
選擇注重食安且有自主檢驗的品牌
食安問題有時雖然很難避免,但可盡量選擇會做自主檢驗的品牌或產品,讓健康又多了一層保障。食安問題有時雖然很難避免,但可盡量選擇會做自主檢驗的品牌或產品,讓健康又多了一層保障。
二氧化鈦雖然能提升食品與藥品的外觀,但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歐盟的禁令提醒我們,應更加注重成分的選擇。
參考資料:
1. 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2. Food safety: EU to ban the use of Titanium Dioxide (E171) as a food additive in 2022(2022),Europa Commission
3. Baranowska-Wójcik E., Szwajgier D., & Winiarska-Mieczan A.(2022)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171/tio2 Nps On The Digestive Tract. Journal of Trace Element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72.
4. Risk for Human Health?(2016)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16(9), 762-769.
5. Majee, S. Biswas, Avlani, D., & Biswas, G. R. (2017). HPMC As Capsule Shell Material: Physic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Biopharmaceutical Proper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9(10).
6. Geary, S., Morris, A. S., & Salem, A. (2016).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 405-408
7. Pelclova D., Ždímal V., Kacer P., Stepanka Vlckova, Fenclova Z., Navrátil T., Komarc M., Schwarz J., Zíková N., Makeš O., Zakharov S. (2016). Markers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oxidation among office workers exposed to air pollutants including (nano)TiO2 particles. Neuro-endocrinology letters, 37(18), 13-16.
8. Shi1, hongbo , Magaye, R., Castranova, V., & Zhao, J. (2013).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A Review Of Current Toxicological Data.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 10(15).
9. Al-Tabakha,M. (2010). HPMC Capsul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 Journal of Pharmacy &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3(3), 428–442.
10. 馬艷菊&郁昂.(2009).The Toxicity Research Progress of of Nano - TiO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34(8). 1674-6139.